第三百四十八章 老鸹窝里出凤凰_从水猴子开始成神
家人们文学 >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> 第三百四十八章 老鸹窝里出凤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四十八章 老鸹窝里出凤凰

  银白的芦花在风中簇拥起伏,开阔的泽面上渔船往来,风帆相并,一派繁忙景象。

  “日子过得真快。”

  梁渠立于船头,望着近在眼前的义兴镇,感慨万千。

  八月下旬走,十月中旬归。

  去时盛夏,归时入秋,连镇后矮山上,亦不知何时矗立起一座高耸楼阁。

  楼阁未曾封顶,梁柱参差,但五重八方亭宇初具规模,泛舟泽上的渔夫一眼便能望见,朦胧薄雾下,添生出几分人文气。

  “文庙奎阁?”

  梁渠目力极佳,观摩楼阁样式,隐隐有所猜测。

  每座县城内皆有三庙,文庙武庙城隍庙,旨在鼓励百姓崇德尚武,兴旺发展。

  临近江河,更要添一座河神庙或龙王庙。

  梁渠此前听人说过,平阳县里有意要把文庙和河神庙建到义兴镇上来,没想到动作那么快。

  待舫舟靠近上饶埠,逐水玩闹的水兽各自散开。

  肥鲶鱼,江豚们按照吩咐,跑进大泽抓黄满膏肥的大螃蟹,为蟹宴作准备。

  不能动和拳头则顺应地下河流,先一步往家中去。

  梁渠独自摇桨上前。

  各地人口的不断涌入,安顿,让平阳县及附近乡镇发展日新月异。

  跟八月份相比,上饶埠沿岸开出十数家新脚店,遮阳棚下不乏吹水喝酒的水夫。

  有两家甚至挂着“八铜板吃饱,十二铜板吃好”的木牌,门口架起大锅,暗红的老汤咕嘟嘟沸着,腥膻的肉香飘得四处都是。

  不到饭点,即有饥肠辘辘的伙夫来撂下铜板盛饭,围绕铁锅痛快扒饭。

  乡民们见到梁渠标志性的舫船从岸边经过,惊诧之余相继上前问好。

  梁渠一一颔首。

  更有渔夫划船靠来,从鱼篓里抓出大鱼,热情招呼许久未见的梁渠。

  “梁爷!新鲜的大鲫鱼,拎回家炖汤!”

  “鲫鱼有什么好吃的,全是小刺,我这有大花鲢,要喝喝鱼头汤!”

  岸上茶肆店家大笑:“大泽最不缺鱼吃,梁爷土生土长的平阳人,稀罕你那两条鱼?栾子,去包二斤冷切羊肉!”

  “欸,不必如此。”梁渠婉拒众人,“诸位好意心领,实在……”

  脚店里,忙碌擦桌的伙计望向梁渠背影,好奇问:“掌柜的,那人谁啊?派头那么大?全来送鱼?”

  四周吃饭的食客面面相觑,堂内忽地爆发大笑,震得屋瓦轻颤。

  “老掌柜,你哪招来的愣小子,莫不是山里逃出来的黑户?”

  “义兴镇上不认识梁爷,那不是骑着驴子赶鸡,不识高低嘛!”

  “嘿,你小子,假机灵,真糊涂。”适才出门打招呼的老掌柜转身过来,猛拍小二后脑,旋即翘起大拇指,“记住喽,梁爷是咱镇上的这个!

  就你这小身板,要不是靠梁爷,哪攒得下工钱?全要让流氓混蛋抢走!家里两亩水田每年借了粮,纳了粮,到死也剩不下一口食!以后眼珠子擦亮点,不识衙差也不能不识梁爷!”

  说罢,老掌柜对众多食客拱手道歉:“小黄牛不识虎,南浔乡里跑出来讨生活的乡巴佬,没瞧过大人物,大家不要一般见识。”

  大家自然把老掌柜的话当玩笑。

  没人会把此等小事放在心上,调笑几句不再理会,各自吃饭。

  小伙计捂着后脑勺若有所思。

  附近乡镇全说义兴镇好,没有扒皮鬼,没有滚刀肉,连每年借粮种的大户价格都比旁乡低。

  感情源头在这。

  埠头上。

  梁渠婉拒渔夫,店家们的好意,系船上岸,捧拾犀皮箱,钱箱。

  “水哥!我刚才听说你回来,只当有人捉弄我,没想到真的!”

  梁渠回头:“松宝?今天怎么有空来渔栏?”

  许久不见的林松宝身着一身黑色练武服,从渔栏里帮忙抬出跳板,搭上舫船后指向埠头两侧挖坑挑泥的雇工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rwx.cc。家人们文学手机版:https://m.jrwx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